小麦北“硬”南“软”有了科学解释
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麦品种分化的关键区域,并揭开了小麦演化的奥秘,相关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该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勇团队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完成。
小麦基因组极为复杂,经过长期培育,育成的品种丰富多样。张学勇介绍,科研人员挑选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对它们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染色体跨着丝粒区域是小麦品种分化的核心区域。
科研人员分析,我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品种。这背后可能有个原因:我国小麦商业化育种发展的速度相对没那么快,在一定程度上让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得以保留,品种的韧性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发现有望为以后调整作物育种体制提供参考。
冬麦和春麦是怎么分化出来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春化基因VRN—A1拷贝数的变异情况找到了答案。联合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伟龙介绍,小麦的祖先种,像野生四倍体、栽培四倍体,基本上都是“春性”类型,体内基本只携带一个VRN—A1基因拷贝。后来,普通小麦发生了“冬性”突变,VRN—A1基因的拷贝数也出现了变化,小麦的抗寒性也随之改变。
该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小麦地域饮食习惯潜在造就了小麦北“硬”南“软”。张学勇解释,小麦籽粒的硬度是影响面团结构的关键遗传因素,它受Pina和Pinb两个基因控制。当这两个基因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或者丢失时,籽粒硬度就会提高,用这样的小麦制作烘焙食品,口感会更好;要是两个基因都正常,就更适合加工馒头这类松软的食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加快重要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相关文章
-
上海将发放5亿元消费券 覆盖餐饮等四大领域详细阅读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2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25年“乐·上海”服务消费券发放工作。 据悉,上海将继续发放“...
2025-02-11 865
-
单品最高卖出一千克80元,元江释迦果凭啥?详细阅读
近段时间,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干热河谷里的万亩释迦果迎来丰收,吸引不少外地采购商前来抢“鲜”。各大电商平台也嗅到商机,纷纷开启预售。 刚刚过去的...
2025-02-11 120
-
土特产向新求质大有可为详细阅读
“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让莲藕成为热议话题,藕粉成为热门产品。不妨从莲藕说起,谈谈怎么发展特色农业,如何做好“土特...
2025-02-11 725
-
中原粮仓的丰收秘诀详细阅读
立春后的中原大地上,农田里小麦苗整齐排列,生机盎然。作为产粮大省,河南是我国小麦、玉米的主要产地,生产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小麦、十分之一左右的粮食...
2025-02-11 801
-
这座福建小城成了“蓝色粮仓”详细阅读
新华社福州2月10日电(记者王成)春节期间,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海产品的“当家花旦”鲍鱼,迎来消费旺季,每天约600吨连江鲍鱼从大海“上岸”,“游...
2025-02-11 934
-
广西发布校园食品安全负面清单详细阅读
近日,广西教育厅、广西财政厅、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广西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负面清单》,从食品安全...
2025-02-11 132
-
鲜杏自动去核装置研发成功详细阅读
科技日报讯 (记者梁乐)记者2月7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新疆农科院”)获悉,该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特色林果装备工程技术学科团队...
2025-02-11 601
-
张伟丽,面对切肘之痛,坚韧与不屈的战斗精神,张伟丽,切肘之痛中的坚韧与不屈的战斗精神详细阅读
张伟丽,面对切肘之痛,展现出了坚韧与不屈的战斗精神。在激烈的比赛中,她不仅承受了巨大的身体痛苦,更以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到底,她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2025-02-11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