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购物文章正文

数字巡田、植保外卖……这样的春耕备耕更“聪明”更“智慧”

旅游购物 2025年02月23日 20:39 1.0K+ 梁坤硕

雨水节气之后,春耕已经从南到北大面积梯次展开。记者近日在粮食主产区采访时发现,更“聪明”、更“智慧”的作业方式,让今年的春耕更高效。东北地区很多地方眼下还是冰天雪地,春耕备耕在这样的天气下能做些什么呢?

内蒙古海拉尔 冰天雪地里的热乎“备耕”

雨水已过,但内蒙古海拉尔还依然持续低温。这里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发动机耐冷性测试的理想场地。潍柴动力“三高”试验队就是活跃在这里的一支“反候鸟”队伍。

“三高”试验是发动机研发的最后一道关卡,即通过高温、高原及高寒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测试,确保发动机的高可靠性。目前潍柴雷沃已经检测和标的了几百万组数据,并建成系统完备的发动机数据库,正是基于这些极限试验,国产农用机械的发动机的各项技术指标,才得以接近和赶超世界一流水平。

同样在东北黑龙江,这里依然是冰天雪地,但“备春耕”的热乎劲儿满满。佳木斯冬季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对驻守在这里的气象“哨兵”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在国家级气象监测站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传感器、监测仪和摄像头正在全天候工作,技术人员正在收集各种卫星、地面观测数据,保证第一时间完成春播气象条件和农业年景分析,为三江地区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气象支撑。

科技春耕 山东河南等主产区“数字”巡田省时高效

在中部地区的粮食主产省山东、河南,不少地方今年用上了“数字巡田系统”,农户不用去田间地头,就能掌握土地情况和粮食作物的长势。

在河南项城三店镇盛营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块“数字屏”连接农户的手机端,动动手指就可以远程指挥水肥一体机浇水,而且还可以精准控制灌溉范围。

在麦田边的多个监测点,苗情、虫情、墒情等信息采集汇总到“农业物联网”里,大数据系统会开出相应的田间“处方”。比如,眼前这个吸虫塔的顶端就大有奥秘,原来在诱捕灯上装有光感传感器,每15分钟自动拍照一次,捕捉到的虫情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虫情热力图”,为农户提供精准的虫情预警和防治建议。

江苏兴化 开通热线电话 春耕服务的“外卖”平台

在江苏兴化的麦田边,植保服务工作人员正指挥无人机起飞、喷洒农药,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一个简单的电话。

农业社会化服务热线的工作模式就在眼前这个大屏上,按照“农户点单、中心派单、服务主体接单”的接单流程,提供农资供应、植保服务、粮食烘干、农机作业等一揽子保姆式服务。

记者观察到,服务热线提供的“明白纸”上列出了各种农业服务的收费标准,包括收割、耕作、插秧、漫田、开墒等。无人机飞防服务在连片大田中更优惠,小面积或复杂地形的田地收费则高一些。一天下来,当日服务热线已接听农户来电数12次,成功派单数12次,服务面积约1100亩。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蒋树林 呼和 兴化融媒 武城融媒)

个人随笔 鲁ICP备200044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