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购物文章正文

知名骨科专家柴益民去世,享年60岁,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旅游购物 2025年02月11日 13:28 520 梁英儒

据澎湃新闻2月11日报道,记者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获悉,1月24日,国内知名骨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柴益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0岁。其告别仪式定于2月15日11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l_cb20250210201901274086.jpg柴益民(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资料显示,柴益民1964年出生于浙江衢州,1987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1992年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骨科,师从李佛保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后到海南省人民医院,专门从事显微手外科工作。2005年又调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继续从事显微外科临床与教学工作。

柴益民毕生致力于创伤骨科、肢体复杂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他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杰出教授,更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领军人物,曾担任国际骨折与创伤治疗协会(OTC)中国区主席、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区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职务,为我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和跻身国际一流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柴益民2016年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成果获得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在国际、国内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二级教授,他为骨科学科的传承尽心竭力,共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后40余人。

在三十余年的医学生涯中,柴益民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信念,带领团队开创性地运用新型皮瓣技术,成功诊治超过18000例组织缺损患者,建立了完整的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关键技术体系,攻克了保肢成功率低、并发症多、远期效果不佳等世界性难题。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全国推广应用,更在国际医学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使中国显微外科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柴益民是严重肢体创伤保肢治疗领域的佼佼者,对于目前断肢修复重建手术,柴益民首先提出了“血管吻合”。这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手术,而在他的带领下,以前做不了的超显微手术现在都能顺利完成。而断肢、断掌、断指(趾)再植技术及各种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术已相当成熟,具备再植条件的手术成功率更是越来越高。

经过三十年的艰辛工作,柴益民率领保肢团队诊治患者超过20000例,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作为学科带头人,柴教授身先士卒,不断臻善管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双向转诊及上下联动,带动区县分院的骨科发展,并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211094244.png柴益民(图片来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近年来,柴益民克服身体不适,多次亲赴、新疆、西藏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手术,造福当地百姓。他常说:“我们的救治不仅是为了病人能生存,更是为了病人能幸福生活。”

柴益民先后主持卫生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殊荣。他个人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岗位能手”“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医务工匠”“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三十余载从医生涯,柴益民始终躬身于临床、科研、教学及团队建设的第一线,他不仅医术精湛,更以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患者和同仁的尊敬与爱戴。他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热情,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重燃了生命的希望。他始终以一份朴实与坚持诠释着医德的真谛,展现了一位精诚大医的风范。

如今,柴益民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显微外科学界更是失去了一位专家和导师,但是,柴教授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留给了我们。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以卓越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极目新闻综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官微、上观新闻、澎湃新闻

个人随笔 鲁ICP备200044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