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购物文章正文

安徽一村干部去世,212户村民曾自发捐款60400元,弟弟称其“十过家门而不入”

旅游购物 2025年02月07日 17:52 694 李伟

2月7日中午,晴,大别山腹地的风,呼呼地吹着,冷飕飕。

一锹一锹黄土,一声一声悲鸣,这山,这风,这悲鸣,他们悼念的是年仅49岁,病重去世的王振华。

振华书记走了。

他是安庆市委办第六批选派干部,2014年至2018年期间任职岳西县毛畈村第一书记。

因患白血病,术后感染,在ICU治疗时花费巨额,毛畈村212户村民曾自发捐款60400元,去救助他们心中的好干部。

只是,这份爱,亦未能救回病重的振华书记。

1月31日,振华书记从医院回到家中,于当天傍晚离世。

王振华书记生前工作照片。

好干部:

振华书记走了,病重时212户村民曾自发捐款

今年60岁的杨华清是毛畈村村民,1月31日下午,振华书记回家的车路过他家门前。两家离得不远,杨华清也一路跟了上去。

“当时还有口气在,插着氧气瓶回来的。”杨华清看着往日壮实的振华书记病成这样,心里很难受。

下车时,杨华清立即上前去搭把手,合力抬着振华书记回到屋里。

“振华书记在毛畈村挂职时,我也在村里干,一起共过事的,能吃苦,也有工作方法,都不敢相信他就这样走了。”今年1月,村民自发捐款时,杨华清也主动捐了1000元,他原以为,振华书记能好好地回来。“哎!这么好的一个人没了。”杨华清叹了一口气。

村民群中自发接龙捐款。

徐华婷也是毛畈村村民,1月31日晚上,听到振华书记病逝的消息后,她是自发前往送振华书记的村民之一。“当天晚上就去了有五六十人,后面还有陆陆续续去的,都想着再去见振华书记一面,送送他。”

徐华婷说,自己前些年不在家,但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家乡在发生变化,振华书记当年驻村时,帮助村里修路、建村部、脱贫,大家都有目共睹,惦记着他的好。

在王振华家人撰写的祭文中,也能对他的生平窥见一二。王振华从小立有雄心壮志,勇于拼搏,报国齐家。学业初成,投笔从戎,服役军营二十余载,不辱使命守海疆,积极进取上军校,精忠报国屡建军功,在部队晋升为正营级军官。

后来,王振华以安庆市军地两用人才考试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转业到安庆市委办公室工作。作为安庆市委办第六批选派干部,2014年至2018年期间,王振华又任职毛畈村第一书记。

在国家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支持和王振华努力下,毛畈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在全省首批实现“村出列、户脱贫”,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今日的宜居宜游的生态村。

岳西县毛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有志坦言,振华书记的确是一个“眼中有疾苦,心里有温度”的好干部。

“这一下子走了,大家心里都很悲痛。”姚有志眼眶红红的,忍着没哭出来。

如今的毛畈村样貌焕然一新。

好哥哥:

“没有什么比救哥哥更大的了,哥哥只有一个”

王振华不仅是村民眼中的“好干部”,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好兄弟。

振华书记家中兄弟姊妹五人,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名叫王润。

兄弟俩长得很像,哥哥一直护着幼弟长大,王润也一直把哥哥振华当作自己的榜样,只是这一次,哥哥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坚强。

在哥哥的最后几个月时间里,王润丢下工作,一直贴身陪伴着,“没有什么比救哥哥更大的了,哥哥只有一个。”

王润独自在一旁抹泪。

但哥哥的匆匆离开,是他从没做过的打算。“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走了,儿子还只有6岁。”

王润说,哥哥是个工作狂,最后血小板只有个位数,实在没力气了,他才请假去动手术。2024年10月,哥哥只请了三个月假,以为手术后就可以回来上班了,但没想到……

提起在毛畈村工作的经历,王润打了个比喻,“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王振华扶贫,十过家门而不入,一点都不过分。”

王润说,哥哥比自己孝顺,以前在安庆市里工作时,两个星期就会回家看望一次父母。但他驻村的毛畈村,与家里就是隔壁村,却忙得没时间回家。

“他吃住都在村里,就是路过家门口也没空进去,一个是他忙没时间给父母做饭,也不想麻烦父母年老了还给他做饭,有村干知道的,说他光方便面都吃了十几箱。”

这一次,哥哥的离去,王润整宿整宿睡不着,很多问题,他不知道如何面对,“太难了。”

王润祭拜哥哥王振华。

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王润决定将哥哥带回老家火化安葬。“回家吧,回王家自己的祖坟,他也不孤单了。”

哥哥走了,王润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说,自己会挑起家里的重担,照顾好父母,也会关注小侄子的成长。同时,因为哥哥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债,王润也有担当。“我们一定会还完的,就是时间可能长一点,绝对不会欠钱不还的。”

好弟弟:

病房里还想着为姐姐过生日,姐姐感动落泪

王素华,是王振华的大姐。2月7日,王素华和两个妹妹,扶着弟弟的骨灰盒,一边哭一边喊。“(弟弟)你怎么舍得走啊?”“我家小侄子才6岁啊!”

在病重期间,王素华也一直陪伴在弟弟身边。那段时间的艰难,让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全家几个姊妹凑了40多万块钱去看病,就想着看好了就回来上班。”王素华说,没想到,术后又感染了,每天花费大得吃不消,正常一天要花费四五万,最多的一天花了8万9千多元。“弟弟自己说,姐,要不我不治了,回家吧,再搞下去,医药费也付不起了。”

但弟弟越这样“懂事”,王素华心里越难受。“弟,慢慢想办法,你好好治。”那段时间,家里的亲戚朋友,单位的同事们都伸出了援手,东拼西凑医药费。

尤其是毛畈村村民自发捐款6万多元,是王素华一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普通老百姓哪个容易啊?看着他们一个一个接龙,捐了这么多钱,弟弟说,是他拖累了大家。”王素华心里也十分感激,她知道,这不是几万块钱的事,而是村民敬重弟弟的心意,是对弟弟驻村工作的认可。

不仅巨额医药费像一座大山压着,弟弟虚弱的身体也让王素华心疼,有一段时间还暂时性失明。

“细菌感染,他全身都疼,吃不下去,一天就喝点稀饭,吃点水煮菜。”王素华说,腊月十六,她听医生说,可以给弟弟吃点肉,她就拿山药炖了两斤排骨,但弟弟还是吃不下去。

王素华想到当天是自己的生日,她便哄着弟弟说,“今天是我生日,我还跟着你一起吃了一大碗排骨汤呢,你也吃一点。”

王素华本想以此哄弟弟吃上一口肉,但没想到,她出去一趟回来,竟然看到病床头多了一个小蛋糕。“姐,你不是为了我,也不会在这地方过生日。”原来,这是王振华托弟弟王润给大姐买来的。

“我当时真的好感动,我哪是想过什么生日,我只想他吃一块肉啊,他都病成这样了,还要为别人着想。”王素华捶着胸,哭着说,第二天,弟弟病情加重,又被送往ICU,一直到最后……就这样走了。

大姐王素华坐在坟头边不愿离开。

2月7日午后,安葬仪式暂告一段落,送行的人群渐渐散去。但王素华还独自坐在坟头边,不愿离去。

“我要再陪弟弟一会,我真的舍不得。”“这是最后的告别吧,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了。”王素华抹着泪,喃喃自语道……

人声,已渐行渐远。只是,大别山的风,还在吹着,不曾停下。

个人随笔 鲁ICP备20004477号-1